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醫學院沒教的事

看了一位朋友(小兒科醫師)紀錄她自己進修母乳哺育課程之後的心得感想
心中竟覺感慨萬分
雖然我不是本科出身 突然間也有個衝動 想上了課去考國際泌乳顧問之認證(IBCLC) (但不知道條件是否能符合)

六年多前哥哥出生的時候 台灣的母嬰親善環境才剛起步
當時直接哺餵全母乳的人算是少數
我原本也是抱著姑且為之的心態開始餵母乳
從沒想過自己 這一餵就是三年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 看書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我也是在不斷地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曾經 因為害怕嬰兒嗆咳而不敢照著書上所教的躺著餵奶
也曾給甫出世的哥哥使用過奶嘴
也曾在親友質疑奶量並強調喝配方奶較好睡的情況下 給他喝了一次配方奶
我經歷過乳管阻塞 也經歷過乳腺炎
還曾經在防溢乳墊上發現自己製造出了西瓜牛奶

原先以為自己已經身經百戰 第二次餵母乳絕對不是問題
沒想到才一天 我就被弟弟的超強力小嘴吸得嚴重破皮流血
為了生產足夠的奶量 我強忍著疼痛讓弟弟持續地吸 花了將近三個星期才痊癒
而這個非常容易溢吐奶的弟弟 也打碎了我夜晚躺著餵奶的大夢

哥哥出生時在嬰兒室住了十天
醫院雖然標榜著依照嬰兒的需求餵奶 實際上仍是每四小時才將寶寶推來喝一次奶
每回大批的嬰兒推至病房時就像是個嬰兒合唱團 幾乎每個貝比都在使勁地哇哇大哭
唯獨我的寶寶 每次來到病房時總是安安靜靜 往往才喝了幾口母乳 就在我的懷裡沈沈地睡去
後來我才發現 其實他並不是不餓 而是根本已經哭到搔聲 累得沒法再哭了

有了前車之鑑 這一次生弟弟時我便堅持母嬰同室
但是事實上每天弟弟還是有一大段時間不在身邊 必須回到嬰兒室洗澡和身體檢查等等
還有一回因為弟弟叼著媽媽牌奶嘴足足一整夜 護士小姐為了讓我稍作休息 便將弟弟帶回嬰兒室幫我安撫哄睡
不過 至少這次 我不用再心疼地看著那張掛著淚痕的沈睡小臉

過去 在沒有配方奶粉的年代 就不會有母乳或配方奶的掙扎
甚至 古代社會裡有一種人 她叫做乳母
哺乳 理應是所有動物的本能
但人類的這個本能 卻迷失在醫學進步科技發達和社會價值改變的鴻流之中
人們還是習慣關心寶寶到底吃進了多少c.c. 增重了多少gm 又長高了多少cm
還是會擔心身形改變 擔心寶寶過於依賴母親
不容置喙地 這些量化的數據有其無可取代的參考價值
可是 那些所謂的正常標準 是否真能用以衡量並代表一切呢
而由於母乳製造廠只能設立在女性身上
對於現代社會中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 則又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毅力 才能成功地哺乳

在醫學院裡 沒有母乳哺育的學分
能夠持續地愉快地哺餵寶寶 我得感謝當時網路上那些我不知名的母乳媽媽們
她們雖然沒有專業醫學背景 但她們寶貴的哺育經驗 是我即使飽覧群書也學不到的
目前在台灣 哺餵母乳的媽媽已經不再只是少數 哺乳的輔助用品也較以往更為普及
我想 如果有機會 我也願意幫助更多徬惶無助的爸爸媽媽們 敞開心胸 與寶寶一同享受哺乳 這自然又愉悅的成長過程

沒有留言: